最近,“如何克服职场玻璃心”上了热搜,引起了网友一番激烈地讨论,多数网友都在表达着一个观点——难道成年人就不配有玻璃心吗?配,但用错了地方。
对于需要时刻保持理智情绪的职场,自我玻璃心不仅会影响自己的情绪,而且可能会因此降低工作效率;和玻璃心同事打交道,也需要时刻顾虑他(她)的感受,增加沟通成本...嗯,听上去怎么样都不是一种正向的心态。
但在所长看来,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,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玻璃心,只是严重的程度不同、“发作”的场合不一致罢了,很多情况也并非出于本意,情绪上来了,拦都拦不住。
当然这并不是为其开脱,只是所长认为,与其纠结玻璃心配不配拥有,不如说解决方法更重要,所长这份多年累积的经验对策请收好:
有没有爽到?
开个玩笑,以上内容纯属虚构,不代表所长个人观点,在伤口上撒盐这种事本所向来不主张,方法还是科学的好。
咳咳,说正经的。据所长了解,2017年,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就对2033名受访者做过一项调查,调查显示“64.3%的受访者称自己是“玻璃心”,55.7%的受访者感觉身边“玻璃心”的人多。还有65.8%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不愿意与“玻璃心”的人相处,75.6%受访者认为“玻璃心”需要改变。”(问卷网)
想要找到解决的办法,还得确定导致玻璃心的根本原因。
归根结底,所有的心态问题都与心理学有关,而玻璃心的始作俑者就是——自我认识。“从认识形式看,它表现为自我感觉、自我观察、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等,统称为“自我认识”(MBA智库)
而不准确的“自我认识”包括自卑、自负等,衍生出缺乏自信,思虑过度,缺少安全感等一系列导致“玻璃心”的情绪。
针对占比最大的四种“玻璃心”病因,所长博览群乎、群博、群瓣后,找到了以下几个“正确治疗”的方法。
如何克服“玻璃心”
一、弱化“自我”
首先,在职场中,要有适当弱化“我”的概念。很多人在职场中时常觉得老板不care你,同事对你不友好或对你有意见,这其实都是缺乏自信心和思虑过度的表现。
不要总习惯性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去考虑你的感受。
在日常工作中,每个人每天都在忙于自己的事情,大家都是想要尽量降低沟通成本,以最高的效率去完成自己工作,所以其实大多数人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care你,而你也不必去过度解读别人的一举一动、一颦一笑。毕竟大家又不是男女朋友。
所以每当你觉得同事or老板在“针对”你时,先保持良好的心态,冷静思考,从内出发,或是换位思考。当立场不一样时,结果自然也不同。考量后,若认定不是自己的问题,那就请让它随风而散吧~
因为在职场上,工作是第一位,努力提升自己的价值,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,这自然而然就会提高自己的自信心。而其他的那些无伤大雅的事情,只要不触及自己的底线就保持一种 who cares 🤷♂️ 的心态就好了。
二、贩卖时间
相信很多人也像曾经的所长一样,觉得老板或者客户毙掉了你的方案就开始怀疑自己,担心老板是不是不喜欢自己,上演默默崩溃的狗血独角戏。
emmm 其实这一切都是缺少挫折和安全感的表现。
工作就是通过付费的方式贩卖时间与精力,这期间就有义务和责任完成相应的工作,并做到这段时间的利益最大化,得到最好的方案。
那换一个角度思考,谁都不愿意在付费的情况下,收获到平平无奇的东西,所以也没必要纠结,干就完事儿了。
其次考虑担心“老板会不会不喜欢你”这个问题,考虑老板的感受确实是有必要的,但过分焦虑变成了缺乏安全感,且毫无意义,不如转移矛盾,想想怎么做好工作更重要吧。
总得来说,有“玻璃心”的一段时期或者一些时刻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,也是一种应该被自己接纳的情绪。但是,当发现了这种情绪时,我们要及时的“狙击”它!可以从上面的两个新角度去思考问题,或者如果想要更快速地”治疗“玻璃心,那试试参考漫画里的方法吧,新思路新收获。